校友风采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天南地北厦大人丨 何平:勇逐科学梦的厦大人
编辑:陈淑铌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5日


人物名片

何平,1984年毕业于bwin必赢中国官网计算机科学系控制理论专业,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工作三十多年来,参与了我国航天、航空十多个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和开发,从编写软件起步,担任过产品设计师,科研课题负责人,曾担任载人航天等多个型号任务中重点项目的总设计师,航空多个型号任务中重点项目的总质量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技术进步奖6项,其它科技技术进步奖十余项。1992年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的“部级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5年,被电子工业部和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电子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在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突出贡献,被信息产业部授予“个人一等功”;2007年,荣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


圆梦厦大

1978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励了一代人的科学梦想。从小喜欢数学的何平,当看到这篇报告文学时,被陈景润的故事所感动,并对bwin必赢中国官网数学系充满了向往。1980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作为普通工人家庭,基于经济条件的考虑,父母希望就近读书,但他瞒着父母毅然在第一志愿填报了bwin必赢中国官网数学系,并最终圆梦厦大,进入bwin必赢中国官网数学系控制理论专业学习。1982年,学校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他所在的控制理论专业被转入计算机科学系。

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何平认为对他以后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两年在数学系的数学基础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以后的计算机知识、电子信息知识的学习变得容易,同时,数学系老师体现出的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作风,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了他的思维严谨性,这使得他在炎后的工作中,考虑问题全面、严谨、细致,思路清楚;二是转入计算机科学系后,适时增加了许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大四实习进入“机床自动控制改进”课题组,使他在之后工作中能够快速独立承担设计任务。该课题利用Z80单板机实现机床的自动控制,虽然在此课题中,他只编写了部分软件,但通过该课题的实习,他对Z80单板机以及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走进国防

1984年,从bwin必赢中国官网计算机科学系控制理论专业毕业后,何平分配到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10所”)。在此之前,他对该所一无所知,但三天的入所教育,他被深深地震撼到:该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属于国家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曾创造了我国电子工业的无数个第一,参与了我国许许多多国防重点工程的建设,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完成单位。听所领导介绍十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谈为国防奉献的故事,再看到陈列室里那一座座奖杯,无数的奖牌、锦旗,当时就觉得能走进这个集体,成为其中的一员是那样的自豪和骄傲,勉励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同时,想到以后的工作将与国家的荣耀联系在一起,又身感责任重大。

 “10所”是国防重点科研单位,承担了许多科研课题和国防重点工程任务,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因此,能分配到该所的年轻人是非常幸运。对新入所的每位大学生,都会指定一位指导老师,负责在第一年的实习期内,指导其学习所从事研究领域应具备的知识,熟习科研流程。实习期后,再跟随指导老师进入课题研究或承担部分设计和开发任务,直到能够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或设计任务。


快速成长

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作为高科技单位,该所承担的国防科研项目也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设计。1985年,何平所在研究室承担的项目中,有一项利用Z80单板机进行信号采样、存储、处理并送CRT显示的设计,他主动请缨,对室主任说:“我会用Z80单板机,在学校实习时做过类似课题。”由于当时计算机,特别是软件设计是新技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也是边学习边设计,因此,他抓住这次机会,在实习期未满的情况下,就独立承担了该项目的软件设计工作。但真正开始设计工作,才知道在学校时所认知的Z80单板机的知识远远不够,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除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在学习、研究Z80CPU、存储器、A/D、显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星期天去省、市图书馆以及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图书馆收集Z80单板机应用方面的论文。通过四个月的努力,他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软件设计就得到了室领导和项目组其他人员的高度赞扬。随后几年,他又承担了多项计算机应用课题的设计和开发任务,从Z80单板机到IBM PC微机的应用,从软件设计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均能按用户要求圆满完成。1988年,工作仅4年的何平就成为所里最年轻的专业组组长。

80年代末,我国航天事业走向国际市场,与美、澳两国签订了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的合同。按合同要求,新型的捆绑式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研制,并成功发射一颗模拟卫星。“10所”承担了该火箭五大系统之一的外测安全系统的研制任务,何平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了“长二捆外测安全系统靶场动态模拟综合测试分系统”的研制。通过18个月的奋战,“长二捆”运载火箭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国际上商业发射卫星的奇迹。在这个项目中,他设计的“长二捆外测安全系统靶场动态模拟综合测试软件”,改变了我国箭上产品由人工进行分散测试的落后状态,开创了箭上产品自动测试动态模拟新方向,该系统1991年荣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90年代,何平的工作更加繁重,同时参与了多项航天重点工程和国防装备的研制,所承担的任务已不局限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而开始涉及测控、通信、导航等领域相关系统、设备的设计,从主管设计师逐步成长为课题负责人,重点项目总体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在不断研制新项目的同时,已完成研制的项目仍然要负责保驾护航。从1990年到1995年,他参与了十多次卫星发射任务,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次奇迹,也坚定了为国防奋斗终生的信念。

有付出就有回报。那段时间,也是何平取得成果最多的时段,除获得多项科技技术进步奖外,1992年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的“部级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5年,被电子工业部和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电子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再创辉煌

1996年,“10所”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外测安全系统的任务,何平被任命为总设计师,该系统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发射载人飞船期间,实时完成对运载火箭的跟踪测量,二是,当出现异常情况下,接收地面指挥系统指令,启动逃逸系统,确保宇航员安全。该系统除需采用许多新技术外,其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是设计的难点。电子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关键是元器件,而我国元器件基础薄弱,要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差距较大。为解决元器件的瓶颈问题,何平亲自带队,走访了近十家配套关键元器件的厂家,明确载人航天的高要求,探讨薄弱环节及措施,制定验证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由于要求高、难度大,当所有满足高可靠要求的元器件完成齐套时,已是1999年春节前,为不影响工程进度,交付用户的时间不能变,因此,要完成系统的装配、调试、试验等工作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和他的管理团队制定了按小时排的周密计划,并层层发动,任务落实到人,同时,每天都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各项工作均按“计划网络图”的严密计划进行。他与他近200人的研制生产团队,放弃了春节休息,奋战三个月,确保按时将该系统交付。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他所负责研制的系统圆满完成任务。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想。在此期间,他负责研制的系统,提供了几十套设备,从交付用户,就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实现了零故障目标,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由于在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突出贡献,2000年被破格评聘为研究员,2004年被信息产业部授予“个人一等功”。


回归基础

2006年,何平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兼质量管理处处长,工作重心从研制开发转向质量管理。当时,武器装备的贴近实战的使用,质量问题凸现,特别是电子信息装备,由于更新换代快,技术成熟度不高,在使用中暴露了不少质量问题。何平,伴随中国航天经历了走出国门创造奇迹,也经历了90年代中期连续发射失利陷入低谷,再到90年代后期的经历了质量整顿,摆脱困境,再创辉煌的历程,对“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就是战斗力”有深刻的体会,并对处理质量问题和预防质量问题有丰富的经验。

他按照制定的“系统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推动、提升质量”的策略,开始了质量管理之路。首先是系统学习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世界通行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熟悉和了解各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结合航天质量管理规范和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具体方法,积极在全所、电子行业,甚至在国防工业系统推广使用,以提升产品质量。2007年,荣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

近几年,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将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编写了《技术状态管理应用指南》、《型号项目质量管理》、《配套产品质量管理》、《质量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等教材,每年在全所、电子行业举办讲座,为青年学子圆科学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何平不禁想起了自己挑灯夜战、逐梦科学的画面……

何平校友寄语厦大学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不断充实自己,夯实基础,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校友总会秘书处王建炜

转载自bwin必赢中国官网校友总会公众号【厦大人】